展览回顾
当前位置:首页 〉展览 〉展出信息

樱枫幽玄——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近现代日本绘画展

发布时间:2020-07-08 16:25:15

江户时代以前,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美术也不例外。江户时代后期,西方文化开始进入日本。19世纪60年代末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积极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日本画坛表现出对西方艺术思想的包容,以及试图摆脱中国文化影响的独立意识。随着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的涌入,日本出现了洋画。与此相对应,基于传统材料和技法的日本民族绘画则被称为日本画。从1882年开始,兴起了新日本画运动,以东京为中心,波及京都等地。

新日本画又称近代日本画、近代新日本画,与此前的传统日本绘画如浮世绘等迥然有别。新日本画引进了西方绘画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观念,融合了西方绘画的写实经验,讲究光影,追求质感、量感和空间感,是传统日本绘画与西方写实性绘画相互融合的产物。正因如此,它成为了中国近现代以革新中国画为宗旨的岭南画派的借鉴对象,与岭南画派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以及主要成员高剑僧、方人定、黎雄才、杨善深等,早年都曾赴日本学习绘画,接受新日本画风的洗礼。

在新日本画坛上,竹内栖凤是高剑父最为推崇的画家,也是对高剑父影响最深的画家。竹内栖凤是明治时期京都画坛耆宿,与当时东京画坛领袖横山大观并称为新日本画坛的两座高峰。不同的是,横山大观更多地吸纳西方风格,摒弃传统模式中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笔墨线条;竹内栖凤则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某些经验,保留了较为明显的传统东方艺术以线造型、强调笔墨趣味的特点。

从古至今,日本人多愁善感、含蓄细腻的性格特征使日本美术和日本文学一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物哀(物之哀)情调和幽玄意境。有学者指出:日本美术的审美情绪——幽(深奥)、玄(神秘)、侘(清淡)、寂(静谧),使人在凝神静察中品味最深层的美感——物之哀,即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眷念和淡淡伤感。

2019年举办纪念高剑父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展之际,我们同时推出这一展览,旨在为观众更好地理解高剑父艺术提供一个直观的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