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 一八特别活动 :音乐家的美术情结
发布时间:2020-05-17 16:56:39
5月20日是马思聪逝世33周年纪念日,我们特别策划了以马思聪为主题的音画心赏活动。
5月18日,博物馆界的盛会,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的主题是“新旅游、新常态”。
为促进文旅融合新发展,5月17日下午,我院举行了“音画心赏——广州艺术博物院2020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网上直播专题活动”,将马思聪音乐艺术融入当代生活,以“访谈+演奏+抗疫英雄主题绘画创作”的跨界方式,探索博物馆传播的多元路径,让观众在立体化、多介质的沉浸式体验中,亲近艺术,享受艺术的趣味,让博物馆和观众在互动中,激活彼此的创意和活力,激发新时代下爱国主义的共鸣。
马思聪是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中西音乐艺术的融合,以精湛的西洋音乐技巧,出色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内涵与文化底蕴。他是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开拓者,以卓越的演奏和创作,使源自西方的小提琴音乐成为了中国音乐的一部分,并在中国广为传播。
本次活动特邀马思聪的家属马之庸女士以及著名青年作曲家、广东省文艺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室主任连向先一起分享马思聪的求学经历和艺术成就。
以下五件事,可能是你最想要了解的
马思聪 1 和音乐的缘分
马思聪6岁在广州培正学校(教会)上小学;1923年11岁赴法国留学,主修小提琴(6年);1929年因家境突变回国,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1932年归国,和老乡、音乐教育家陈洪创立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他担任院长,又先后在广州音乐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任教。
马思聪出生于一个民主革命家庭,他的父亲马育航是陈炯明的智囊之一,很有才能,又当过广州市财政局局长,所以陈炯明就请马育航出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由于这样的家庭背景,马思聪兄弟姐妹从小就受到民主共和思想的教育。马思聪的大哥马思齐业余喜欢拉小提琴,从法国回来时拉给9岁的马思聪听,马思聪听了之后就决定要去法国学习。到法国之后,哥哥经常要求他读中国名著、写毛笔字,家里也经常托人寄毛笔、宣纸给他。马思聪对中国的文化非常热爱,他是一个非常谦虚、非常努力,非常认真的人。
马思聪 2 民族特色
“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马思聪
马思聪的作品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典范,他的作品用中国的曲调和西方的作曲技术完美相结合,走向民族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民族音乐的种子在小时候种下了;1924年创作了《项羽乌江自刎》声乐曲《古诗七首》;2、1936年病愈后去了一趟北京,听了京韵大鼓之后,深深为中国民族音乐所折服;3、在广西柳州演出的时候,还没演奏完观众就走了一半,因为演奏的都是西方的曲子,观众听不懂。
马思聪 3 音乐与祖国
“我要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马思聪
马思聪在抗战期间创作了20多首抗战歌曲,大部分是中国题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艺术性。1937年《思乡曲》,抗战开始,用《思乡曲》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恋;1941年创作《第一交响曲》,1947年《祖国大合唱》。马思聪使用陕北眉户的民歌曲调,铺就开篇的歌曲,象征着光明从延安来。1949年马思聪谱就《欢喜组曲》。1954年创作管弦乐《山林之歌》。《山林之歌》以其创作技法精湛和民族风格的鲜明,被认为是马思聪交响音乐中的精品。1962年以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创作反映中国红军长征事迹的《第二交响曲》。马思聪创作的作品跟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
马思聪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勤奋的作曲家, 30年代到80年代,创作从未间断,一生颠沛流离,即使在最困顿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放弃创作,没有动摇过他的创作信念,他就是为创作而生的。
马思聪4 音乐与美术
“我是弄音乐的,但业余的时候,却喜欢美术……”——马思聪
马思聪曾真切地描述过他的音乐与美术的非一般关系。“当我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我就常常联想起伦勃朗的画;演奏德国作曲家孟德尔松的协奏曲时,就不禁联想到意大利名画家波的齐里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联想到维纳斯从碧蓝的海水中徐徐浮起时那种清新、柔和、宁静和美妙的景象。这样演奏起来就自然而然避免使节奏过于强烈。”
马思聪作为一名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还曾经谈到自己欣赏美术作品的经验,并以毕加索和齐白石为例,说明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
马思聪5 为抗疫英雄作画
音乐是精神生活的粮食,它是以鼓舞人心振奋向上。——马思聪
音乐赋予了时代强烈的感染力,特别在疫情期间,艺术工作者们用作品记录历史,以艺抗疫,积极投入作品创作和录制,推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鼓舞着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士气。
我们特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来参与活动。他既是抗疫英雄,又是马思聪的亲属。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张弘教授和广州动漫协会肖像委员会主任邝祖海(笑脸兔)为英雄进行现场肖像创作,并把作品赠送给英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