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回顾
当前位置:首页 〉展览 〉展出信息

翰墨酬知己——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赵少昂及友人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1-06-09 14:48:47

赵少昂(1905—1998),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原名垣,字叔仪,生于广州。1920年起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奇峰研习绘画,在高氏弟子中属于佼佼者。1930年,赵少昂作品《白孔雀》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上获金牌奖。同年在广州创立“岭南艺苑”,开始设帐授徒。1948年移居香港。赵少昂曾多次受邀访问亚洲、欧洲、美洲诸国,在当地办展讲学,屡获殊荣,蜚声海外。1995年起,赵少昂及其亲属陆续向广州艺术博物院捐赠大批书画作品。1996年获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赵少昂早年在高奇峰门下时与黄少强、何漆园等同窗合称“天风七子”, 并与他们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其后走遍中国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交游广泛,知音遍四海;又长期投身于美术教育事业,爱才惜才,桃李满天下。在赵少昂及其亲属、学生捐赠的作品中,就有不少出于赵少昂同窗、友人和学生的手笔,包括岑学恭、邓尔雅、方召麐、冯康侯、何漆园、黄君璧、黄少强、经亨颐、黎葛民、李凤公、梁粲缨、马衡、马万里、饶宗颐、孙多慈、谈月色、陶寿伯、温永琛、徐悲鸿、杨善深、叶少秉、于右任、郁风、张安治、张大千、张韶石、周水华、曾志鎏、周志毅等。他们以翰墨酬知己,留下的作品承载着他们与赵少昂之间的深厚感情。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赵少昂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赵少昂幼年丧父,全靠母亲养家糊口,供其上学,因此他后来将画室命名为“梦萱堂”。徐悲鸿、张大千等均为赵少昂题写过“梦萱堂”的匾额,另有多位画家为其合作绘制过赵母像。


这次我们聚焦于赵少昂的“朋友圈”,遴选出赵少昂及其同窗、友人和学生的作品一批向观众展示。这些作品面貌丰富,涵盖了国画、书法、素描、速写等品类,基本上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让我们从中体会艺术家之间的友情,一窥上世纪美术界交往酬唱之一斑。

 

广州艺术博物院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