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馆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名人馆 〉名人馆介绍
  • 生平介绍
  • 年表
  • 作品精选

  纪念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而设的艺术陈列馆,定期陈列陈树人历年创作的中国书画、画稿,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等(大部分为陈树人家属捐赠),并举办其他藏品展览。
  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今属广州)人。早年积极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具有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是辛亥革命的元老。艺术上主张革新,提倡新国画,与高剑父、高奇峰一起开创岭南画派,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他诗画俱佳,绘画自成一家,极具轻微淡远之致。
  展厅设计具中国民居建筑特色:前言厅设置了一道青砖砌成的照壁,墙壁也以仿古青砖作装饰,地面铺上仿清代岭南红方砖,天花设置了一排木制屋檐,进入展厅犹如置身于清代江南民居当中,给人以时光倒流的感觉。该馆陈列内容分为“生平”、“艺术”、“影响”三大部分进行展示,较为全面地反映陈树人的艺术发展轨迹及艺术成就。近年来,专业人员根据藏品特色,还策划了“丹青留影——院藏陈树人旅途风景人物画展”,从不同角度展示陈树人的艺术。同时,积极推介陈树人艺术,藏品先后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东莞岭南画院等机构展出。

    1884  甲申  
    陰曆正月十三日(公曆2月9日)生於廣州市,祖籍廣東番禺明經鄉。父親陳東樵,母梁氏。名韶,字澍人,別署樹人、樹仁;號拈花微笑子、葭外漁子、二山山樵、得安老人;筆名陳哲、陳晉、訒生、美魂女士等。

    1900 庚子  16歲 
    從居廉(1828—1904)學畫。

    1903  癸卯  19歲
    由居廉作媒,娶居廉侄孫女居若文(1884—1974)為妻。

    1904 甲辰  20歲
    開始在香港《廣東日報》以“美魂女士”等筆名發表革命排滿文章。

    1905 乙巳  21歲
    在香港《廣東日報》及《有所謂報》發表革命排滿文章。成為廣州《時事畫報》美術同人。
    10月16日,在香港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6 丙午  22歲
    與謝英伯、劉思復等在香港創辦《東方報》,鼓吹革命。
    準備遊學日本。

    1907 丁未  23歲
    赴日本。繼續為粵、港報紙撰文。

    1908 戊申  24歲
    5月7日,在日本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註冊入學(私費生);選讀該校圖案科。
    摘譯英人波露然布羅運《美術概論》在《時事畫報》連載。

    1909 己酉  25歲
    5月26日,轉入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繪畫科。

    1910 庚戌  26歲
    繼續在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繪畫科學習。

    1911 辛亥  27歲
    年初回國探親後返日,繼續在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學習。

    1912 壬子  28歲
    在高奇峰主編《真相畫報》上發表譯著《新畫法》(一名《繪畫獨習書》)。
    5月11日,從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繪畫科畢業。回國後,曾任廣東優級師範學校圖畫教員,不久重返日本。
    10月21日,在東京私立立教大學文科預科註冊入學。

    1913 癸丑  29歲
    5月,轉入立教大學文科本科。
    在《真相畫報》發表《圖畫教授法》。

    1914 甲寅  30歲
    繼續在立教大學學習。在日為孫中山作《灞橋詩思圖》。
    《新畫法》在滬上由審美書館印行單行本。

    1915 乙卯  31歲
    繼續在立教大學學習。秋,為孫中山作《折枝秋花圖》。

    1916 丙辰  32歲
    4月18日,從立教大學文科本科畢業。
    奉孫中山命以特派員身份赴加拿大擔任中華革命党美洲加拿大總部部長。
    8月,審美書館印行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三人作品合集《新畫選》。

    1917 丁巳  33歲
    在加拿大從事黨務工作,兼主維多利亞《新國民報》筆政。

    1918 戊午  34歲
    在加拿大從事黨務工作。
    曾因“湯化龍案”被誤系入獄。

    1919 己未  35歲
    在加拿大從事黨務工作。

    1920 庚申  36歲
    在加拿大從事黨務工作。

    1921 辛酉  37歲
    在加拿大從事黨務工作。

    1922 壬戌  38歲
    5月,奉孫中山命回國。
    9月,在上海被孫中山指定為中國國民黨改進案起草委員會委員。

    1923 癸亥  39歲
    1月,被任命為國民黨本部黨務部部長。
    春,開始任廣東省政務廳廳長。

    1924 甲子  40歲
    作為廣東省代表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5 乙丑  41歲
    以國民政府秘書長身份參加“廖案”檢察委員會工作。

    1926 丙寅  42歲
    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1927 丁卯  43歲
    在廣州東山置地建“樗園”為宅居及作畫之所。
    4月,因“清黨”事起,憤而呈辭本兼各職。

    1928 戊辰  44歲
    在南京參加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
    與何香凝、經亨頤等結成“寒之友社”。
    《陳樹人畫集》第一輯由上海和平社與民智書局出版發行。

    1929 己巳  45歲
    上海和平社出版《陳樹人畫集》第三輯及陳樹人詩集《寒綠吟草》。

    1930  庚午  46歲
    北上參加中國國民黨中央党部擴大會議。

    1931  辛未  47歲
    在廣州參加國民黨非常會議。
    冬天,在桂林旅行寫生。

    1932  壬申  48歲
    開始任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先後在南京、上海兩地舉辦個人繪畫展覽會。
    和平社出版《陳樹人畫集》第四輯——《桂林山水寫生集》。
    被聘為柏林中國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會委員。

    1933 癸酉  49歲
    與孫福熙、徐悲鴻、張書旂等發起創立“藝風社”。
    出版詩集《自然美謳歌集》。
    在中國美術會第一屆年會上被選為理事。
    出版詩集《專愛集》。

    1934 甲戌  50歲
    遷居南京五臺山,名畫室為“美自然室”。
    作品參加在柏林舉辦的“中國現代美術展覽會”及在巴黎、莫斯科等地舉辦的“中國近代繪畫展覽會”。

    1935 乙亥  51歲
    在南京中山陵南麓置地建“揖芬園”。
    為《高劍父畫集》題詩,中有句云:“雄放清敦俱本性,吳王各自有春秋。”

    1936 丙子  52歲
    夏天,赴廬山寫生。

    1937 丁丑  53歲
    商務印書館出版“中法文化叢書”之一《陳樹人近作》。
    作品《紫雲》參加第二次全國美展。
    10月,赴菲律賓等地為抗戰向華僑募款。
    《專愛集》再版。

    1938 戊寅  54歲
    8月,隨機關從武漢遷移重慶。
    在峨嵋、三峽等地寫生。

    1939 己卯  55歲
    妻女由港輾轉赴渝團聚。
    在重慶出版抗戰詩抄《戰塵集》。

    1940 庚辰  56歲
    在歌樂山之間搭竹為屋。
    作《寄懷高劍父一百韻》及《人格藝術行簡陳曙風一百韻》。
    在川北嘉陵、劍閣等地寫生。
    山居閱《阿彌陀經》、《新約》、《老子》等。

    1941 辛巳  57歲
    號其畫室為“春光堂”,詩集吟稿亦從《寒綠吟草》改為《春光堂詩集》。

    1942 壬午  58歲
    被聘為第三次全國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作品審查委員會委員。
    《戰塵集》增輯新作,再版于重慶。

    1943 癸未  59歲
    是年在宅北牆加搭畫室,作畫甚勤。
    中心書局在重慶出版《專愛集》第三版。

    1944 甲申  60歲
    當年詩中有句云:“自強願守寬柔教,用拙寧分語默時。一月百張公暇畫,七年千首戰塵詩。”

    1945 乙酉  61歲
    9月,在重慶舉辦“陳樹人畫展”。
    秋天,在山居後坡辟一泥地小台曰“自得台”。

    1946 丙戌  62歲
    4月,攜眷飛返南京。
    5月,全集《戰塵集》由商務印書館初版于重慶;12月再版於上海。
    12月,中美文化協會,中法比瑞文化協會及中華全國美術會等八大團體聯名在南京主辦“陳樹人畫展”。

    1947 丁亥  63歲
    4月,請辭僑務委員會委員長一職獲准。
    5月,返粵。
    7月,離粵寓上海。
    8月,中華書局出版《專愛集》。
    10月,在上海舉辦“陳樹人畫展”。

    1948 戊子  64歲
    1月,世界書局出版《自然美謳歌集》。
    春天,由滬返穗。
    4月,與高劍父等參加廣東省立民眾館主辦“嶺南國畫名家書畫展覽會”。
    10月4日夜10時30分,因胃出血搶救無效逝世于廣州碧澄醫院。
    11月18日下葬于廣州白雲山長腰嶺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