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馆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名人馆 〉名人馆介绍
  • 生平介绍
  • 年表
  • 作品精选
  纪念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而设的艺术陈列馆,定期陈列高剑父历年创作的中国书画、画稿,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等(大部分为高剑父家属、学生捐赠),并举办其他藏品展览。
  高剑父(1879—1951),广东番禺(今属广州)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在近代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倡导艺术革新,与陈树人、高奇峰一起开创了岭南画派。他构筑了锐意进取的“新国画”理论,并与其气势强雄的绘画实践相融合,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展厅设计以素雅、简洁为基调。该馆陈列内容分为“孜孜不倦的学子”“辛亥革命的志士”“实业救国的先驱”“中国画坛的骁将”“岭南艺苑的宗师”“一代名流的影响”六大部分进行展示,较为全面地展现了高剑父的艺术发展轨迹及艺术成就。近年来,专业人员根据高剑父艺术研究新成果,还策划了“高剑父画稿展”,从多角度展示高剑父的艺术。除此之外,该馆还举办与岭南画派相关的专题性展览,如“高奇峰作品展”等。同时,积极推介高剑父艺术,藏品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青岛博物馆、台北国父纪念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东莞岭南画院等机构展出。
    1879  己卯  光绪五年                                                                                                                          
    10月12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广东省番禺县员岗乡(原名圆岗,今属广州)。名麟、仑,成年后字爵廷、爝庭、芍亭、鹊庭、卓庭,号剑父、老剑、剑庐、员岗樵子,以号行。

    1883  癸未  光绪九年  4岁
    就读于广州私塾。

    1889  己丑  光绪十五年  10岁
    家贫,依族兄耕田放牛为生。五弟高奇峰出生。

    1890  庚寅  光绪十六年  11岁
    往广州黄埔,依一族叔于中药店中。晚间读夜校。在族叔指导下初学绘画。

    1892  壬辰  光绪十八年  13岁
    拜居廉(古泉)为师,正式学画,并寄宿于居氏十香园内的啸月琴馆。

    1893  癸巳  光绪十九年  14岁
    投考广东水师学堂,半年后辍学,重返居氏十香园学画。幼弟高剑僧出生。

    1894  甲午  光绪二十年  15岁
    父亲逝世。

    1895  乙未  光绪二十一年  16岁
    在居廉的指引下到东莞可园寄宿四五个月,观摩、临摹居廉早期作品,由此深刻领会居廉画法。

    1896  丙申  光绪二十二年  17岁
    开始指导高奇峰学习居派绘画。母亲逝世。

    1899  己亥  光绪二十五年  20岁
    拜师兄伍德彝为师,并寄居于伍氏万松园之镜香池馆,得以观摩、临摹伍氏所藏古画。经伍德彝介绍认识当时广东四大收藏家吴荣光、潘仕成、张荫桓、孔广陶后人,得以观摩、临摹其所藏。

    1900  庚子  光绪二十六年  21岁
    入读澳门岭南学堂(原名格致书院,后又改名岭南大学),课余向法国画家麦拉学习素描。

    1904  甲辰  光绪三十年  25岁
    业师居廉逝世。结识在广州任教的日本画家山本梅涯。

    1905  乙巳  光绪三十一年  26岁
    在广州任广东公学、时敏学堂、述善学堂图画教员。在述善学堂与何剑士、潘达微、陈垣等创办《时事画报》。受山本梅涯推荐,任两广初级师范简易科馆图画教员。赴日本东京进修美术,加入白马会、太平洋画会及水彩研究会。

    1906  丙午  光绪三十二年  27岁
    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07  丁未  光绪三十三年  28岁
    暑假返粤,携高奇峰赴日本学画。与李叔同等在横滨组织“粤湘赣三省水灾慈善会”,自捐作品十四帧。

    1908  戊申  光绪三十四年  29岁
    返粤从事革命活动,在广州开设“守真阁”裱画店作为总机关。在广州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作品均采用中日融合新画法,称之为“新国画”。

    1909  己酉  宣统元年  30岁
    任香港同盟会广州通讯处负责人之一。在广州创办“美术瓷窑”与“博物商会”,作为在粤同盟会会员聚会与制造、储藏武器弹药之所。

    1910  庚戌  宣统二年  31岁
    在香港参与组织“支那暗杀团”,为主要策划者。

    1911  辛亥  宣统三年  32岁
    参加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参与“支那暗杀团”谋划暗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广州将军凤山的行动。广东光复之初,与谢英伯率队配合光复行动。任“海陆军团协会”干事员。

    1912  壬子  民国元年  33岁
    与邹鲁组织“广东女子北伐队”赴南京。赴上海参与高奇峰主持的《真相画报》的工作。在江西景德镇开办“中华瓷业公司”,拟改良制瓷。

    1913  癸丑  民国二年  34岁
    《真相画报》停刊。在上海参与高奇峰创办的审美书馆的工作。与张谷雏在邓实风雨楼会晤黄宾虹。由黄兴证婚,与革命同志宋铭黄结婚。携高剑僧赴日本学画。

    1914  甲寅  民国三年  35岁
    在上海、杭州、南京举办画展。审美书馆印行《剑父画集》与《奇峰画集》。

    1915  乙卯  民国四年  36岁
    与高奇峰分别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

    1916  丙辰  民国五年  37岁
    见徐悲鸿画马,大为赞赏,谓“古之韩幹无以过也”,遂以审美书馆名义为其出版。高剑僧在日本逝世。

    1917  丁巳  民国六年  38岁
    作品陈列于广州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府。审美书馆邀徐悲鸿作画四幅并为其出版。

    1918  戊午  民国七年  39岁
    离开上海南下,在由陈炯明任总司令的粤军中任参议,随军开赴福建漳州。

    1919  己未  民国八年  40岁
    协助宋铭黄开办“上海女子刺绣院”。

    1920  庚申  民国九年  41岁
    参加“天马会”画展,被誉为“折衷画家之巨擘”。在上海美术学校作题为“中西画之异同及变迁”的演讲。随粤军从漳州回到广州。任广东工艺局长兼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校长。

    1921  辛酉  民国十年  42岁
    因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爆发学潮而辞职。任“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副会长兼展览筹备处处长,审美书馆代为印制该展览会展品明信片。审美书馆歇业。在广州高第街素波巷设“怀楼”,专心作画。

    1922  壬戌  民国十一年  43岁
    与王一亭、刘海粟并列为中日美术协会评议员。

    1923  癸亥  民国十二年  44岁
    授意学生与广东国画研究会展开论战。在广州府学西街创办“春睡画院”,培养人才。有五件作品参加上海中日美术联展。

    1926  丙寅  民国十五年  47岁
    创办佛山市立美术学院并任院长,延揽黄少强、赵少昂等任教。

    1927  丁卯  民国十六年  48岁
    赴日途经上海,过访黄宾虹。兼旬返沪,由黄宾虹陪同造访宣古愚。

    1928  戊辰  民国十七年  49岁
    受聘为“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筹备委员。

    1929  己巳  民国十八年  50岁
    “春睡画院”迁往广州东山陈树人别业“樗园”。作品《江关萧瑟》、《绝代名姝》参加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最高艺术纪录荣誉奖。参加“中日现代绘画展览会”并任鉴别委员。

    1930  庚午  民国十九年  51岁
    与陈树人、陈之佛、丁衍庸、倪贻德等在广州组织“艺术协会”,并任会长。开始南亚之行,从广州启程,经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到达印度加尔各答。在印度贝拿勒斯大学参加“全亚细亚教育会议”。

    1931  辛未  民国二十年  52岁
    在印度孟买发起举办“中印联合第一次美术展览会”。在印度及尼泊尔、不丹、锡金、新加坡等地旅行写生。在大吉岭会晤泰戈尔。在阿旃陀石窟考察、临摹古代壁画。攀登喜马拉雅山并写生。

    1932  壬申  民国二十一年  53岁
    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位于上海虹口与闸北交界处的住宅为日军流弹击中,幸无家人伤亡。结束南亚之行,先返广州,后赴上海。

    1933  癸酉  民国二十二年  54岁
    为纪念“一·二八事变”一周年创作《淞沪浩劫》(后改名为《东战场的烈焰》)。“春睡画院”迁往广州城北朱紫街。高奇峰在上海逝世。

    1934  甲戌  民国二十三年  55岁
    受聘为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1935  乙亥  民国二十四年  56岁
    娶翁芝为庶室。赴上海任“伦敦中国国际艺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在南京举办个展。作品参加德国柏林“人文美术馆揭幕展”、法国巴黎“中国绘画展”。作品《松风水月》为德国政府购藏。

    1936  丙子  民国二十五年  57岁
    在南京受聘为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教授。先后在南京及上海举办“高剑父师生国画展览会”。任中华美术协会主办的“第一届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任教育部主办的“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

    1937  丁丑  民国二十六年  58岁
    在中央大学组织“亚风画会”,推行“新国画”运动。抗战爆发,南京沦陷,辗转返广州。

    1938  戊寅  民国二十七年  59岁
    在广州参加“寒夜济民展览会”。广州将弃守,与关山月等赴四会暂避。在广州沦陷前一日逃至澳门,避居普济禅院,仍以“春睡画院”名义在此设帐授徒。

    1939  己卯  民国二十八年  60岁
    在澳门举办“春睡画院留澳同人画展”。在香港举办“春睡画院十人展”。宋铭黄在香港逝世。

    1940  庚辰  民国二十九年  61岁
    任香港“广东文物展览会”顾问。发表《居古泉先生的画法》一文。

    1941  辛巳  民国三十年  62岁
    在香港中国文化协进会作题为“我的现代绘画观”的演讲。在香港参加“东江兵灾赈济义展”。在澳门与冯康侯、杨善深、容漱石等成立“协社”,并举办书画义展赈灾。

    1944  甲申  民国三十三年  65岁
    澳门各界举办“筹赈难童书画义展”,被公推为主席。“协社”举办书画义展。

    1945  乙酉  民国三十四年  66岁
    抗战胜利,在澳门举办“高剑父庆祝世界和平画展”。

    1946  丙戌  民国三十五年  67岁
    从澳门返广州,在原址重开“春睡画院”,并创办“南中美术专科学校”。组织学生作品分别以“春睡画院”和“南中美术专科学校”名义参加在广州中山图书馆举办的画展,筹募经费。

    1947  丁亥  民国三十六年  68岁
    应广州市政府邀请,在“春睡画院”原址创办“广州市立艺术专门学校”,并任校长。“南中美术专科学校”改称“南中美术院”。任粤穗书画界联合举办的赈灾书画展召集人。

    1948  戊子  民国三十七年  69岁
    与陈树人、黎葛民、关山月、赵少昂、杨善深等组成“今社”,先后在广州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和香港圣约翰堂举办联展。

    1949  己丑  70岁
    移居澳门。

    1950  庚寅  71岁
    开始以公元纪年题款。

    1951  辛卯  72岁
    在香港举办个展。与门人在澳门举办联展。6月22日在澳门镜湖医院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