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教育活动

山月长明的思念

发布时间:2020-07-03 11:39:03

 2020年7月3日为关山月老师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我院特意邀请关山月老师之女关怡老师做这一期“云赏画”的主讲人,向观众讲解关山月老师的艺术特色。关怡老师在准备是次云导赏活动时,撰写了一篇深情怀念父亲关山月的文章。在这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特别推出这篇文章,以期与观众一起缅怀这位二十世纪杰出画家。

    2020年7月3日是关山月老师逝世20周年的纪念日。

    父亲生前捐赠广州市人民政府一批代表作品,让广州人民得到了美的享受。

    这里,要感谢广州艺博院组织了这次纪念活动,让我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关山月老师捐给广州艺术博物院的部分作品,回忆其有关的创作故事。

    1997年关山月老师在捐作品给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时,就有意留下一部分有关广东南粤风情人物的作品捐给广州,藏于广州艺博院的105件作品也都是精品。1998年12月,广州美术馆举办了“关山月捐赠作品展”。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鼎湖组画》六幅,这是八十年代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一等奖的作品。他当时把奖金1000元全部转赠家乡阳江关村小学。

    1980年,关山月老师带领广东画院全体画家到肇庆鼎湖山进行写生创作活动,住在庆云寺,后来,他创作了《鼎湖组画》。组画(之一)到(之六)都画得很好,6幅画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鼎湖山的优美风貌。如(之一)的《雨后云山》,画中的云与山、云与树、云与屋之间的衬托,黑白灰的层次,留白的大中小空间,其处理自然得当,水墨更有淋漓尽致的效果,如同把观众带入梦幻的仙境中。

    我们再看看画上题的两句诗“微丹点破湿林绿,无线荡响佛地幽。”第一句“微丹”说的是木棉树,整句意思指那屹立山头的开满红木棉花的英雄树,在绿色的雨林中更显突出。第二句的意思为:在新时代发展时期,电视的天线架在了佛教圣地庆云寺的屋顶上,世界和祖国的声音回荡在鼎湖山,这是最美不过的景色了。

    再说,《鼎湖组画》(之四)的“鼎湖飞瀑”,此画目的是画瀑布,目睹画面,我们仿佛听到水流的声音,我们同时感受到山间的清凉。

    我们还看到,流水间夹集着大小不同的石头,水也随之而动,山石旁长着发出野清香的花草,为这安静的世界增添了生气。

    人们站在这清凉世界的画幅面前,真的不愿离开。

    关山月老师以祁连山为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祁连牧居》、《祁连放牧》等,起源于1942年关老夫妇同赵望云、张振铎赴西安兰州写生、办画展。1943年,他们又沿河西走廊、嘉峪关和祁连山,再入敦煌莫高窟探宝,关老并临摹了敦煌壁画80余幅,这是他的艺术人生道路上一个很重要的历程。这阶段,他深入西北写生,对祁连山有着独特的感情。他讲过,正因为有那一段难忘的经历,祁连山一带的雪山远景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所以,到了1959年,正当我们准备迎接国庆10周年时,北京新建的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会堂要布置画作,由国务院点名邀请他和傅抱石先生为人民大会堂合画一幅由毛泽东主席题字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大画。他们在创作此画时,互相尊重、分工合作、各取所长。关山月老师负责画前景的松树和长城、雪山等远景。因为他有画祁连山的经验,远山的雪景对于他来说便是胸有成竹。而傅老先生画的是大河上下、流水瀑布和山岩。他们互尊互让的作风使画面上保留了南北两派的风格,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而关山月老师的画作《祁连放牧》的境界也很高,使人感到心胸无比舒畅。画面上仙境般的雪山,一望无际的羊群,美丽的牧羊姑娘奔跑在静静的小溪旁,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画面就这样呈现在观众眼前。

    喜气洋洋的《羊城花市》这幅画,在捐画时关山月老师特地把它留给广州。

    因羊城就是广州,而花市是广州一年一度的特色。

    我们关家有这么一个传统习惯,每年在新年春节前夕的年二十九,父亲就会带着全家人去游花市,行花街,各人挑买钟意的花回家摆放。到年三十晚吃完团年饭后,就围在老父亲的身边,在他的画桌摆着一张长长的宣纸,一家三代人都轮流在那宣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年花或者小动物。这张合作画完成后就挂在客厅里,新年有新画欣赏,变成拜年的话题了。那才叫快乐的新年,愉快的春节,也是关家永远难忘的春节。

    《羊城花市》这画是1977年关山月老师的得意之作。在这张本来白色的宣纸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花。有年桔、桃花、吊钟、菊花、水仙、玫瑰、海棠,还有他最钟爱的梅花等。

    这画面本身就是一个花市,他把人们充满快乐的春节写在画上了,这是一张人见人爱的作品。这是可以让观众从作品里分享到广州人在羊城花市里的幸福感。

    晚年的关山月老师每回一次家乡就要写一首诗,或创作一幅画,如果多年没回去,他也会从自己的回忆中来画出心中思念的故乡。

    如《榕荫乡风》一画,就是他对童年时代的回忆,他对南国水乡和自己家乡的生活有着深切感受,从回忆中找到乡土情的情怀。

    因为家乡阳江的村头大榕树下还留着画家童年的身影。而画面上的人物牧童、农夫、渔人、村姑、学生,都是他童年感受的回忆。

    所以他在画上题写自己深情的诗句:

    “少小求知榕荫情,至今犹忆朗书声。

    渔农长辈启蒙事,处处童心我自明。

    这就是80多岁的老画家在晚年对家乡的怀念,他用他的画笔寄托自己的乡愁。应该说,留下乡愁的作品才更是珍贵。


(作者:关怡,写于2020年6月20日)